2020年学术讲座(16场)

发布时间:2020-05-20 浏览次数:0

1.回归批评的田野——关于音乐评论基本属性的探讨

主讲人:张萌  副主编

活动时间:04月23日15时30分    

地点:钉钉群

讲座内容:

作为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问,音乐评论的写作和研究都要求有志于此道者,走出书斋走出校园、走向精彩纷呈、生动鲜活的现实社会的音乐场域中,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敏锐的视野,捕捉各种热点并加以评论和探讨,为读者提供一种具有个性化、可读性、有营养的精神产品,从而帮助并引导他们关注、思考各种音乐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营造一种多元、深厚而健康的音乐文化生态,也为“音乐批评学科”的自身塑造一种独立的文化品格。

2.音乐学论文写作与科研能力提升

主讲人:李宏锋  研究员

活动时间:04月30日15时00分    

地点:钉钉群

讲座内容:

本讲座主要针对音乐学专业研究生在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从“夯实科研基础”“拓展学术理念”等方面展开研讨;结合对论文选题、资料搜集、提纲设计、资料长编、文章撰写 等环节的分析,强调通过一定技术训练手段切实提升科研能力,为日后独立开展研究工作提供必 要方法论参考。

3.生命的宏观和微观世界

主讲人:孙颖  教授

活动时间:05月07日15时30分    

地点:钉钉群

讲座内容:

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由数10亿个小小的细胞构成,他们组团构成各种组织、器官、系统,他们各有分工,又精诚团结,协调一致,完成生命的各种活动;他们如此渺小,我们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他们;进入微观世界,我们惊叹他们如此复杂又如此完美的结构和组织,承载起生命的每一个角落。

4.红色音乐与红色音乐研究

主讲人:李诗原  教授

活动时间:05月15日15时30分    

地点:钉钉群

讲座内容:

红色音乐乃20世纪中国音乐的半壁江山,但在近30年学术研讨中却因“告别革命”和“重写音乐史”而“边缘化”。“告别革命”既不可能,又无必要。“重写音乐史”并非剔除红色音乐,而且加强红色音乐内容,加大红色音乐研究力度。红色音乐文化研究应是一种军事政治学视野下基于具体问题框架和研究选项的“文化研究”,并在历史主义与人文主义相统一的价值认同机制中获得其文化价值判断。

5.论丝绸之路音乐文化研究的勃兴

主讲人:任方冰(副主编)

活动时间:2020年6月19日14:30

地点:钉钉群

讲座内容:

丝绸之路音乐研究勃兴与“一带一路”的倡导、丝绸之路沿线国际音乐教育机构的推崇、专门研究机构的建立相关。勃兴的表征在于丝路乐舞研究学术会议的频繁召开和音乐学术期刊丝路音乐研究专栏的开设。近期丝绸之路音乐文化研究在传统研究方法和观念基础上加强了“通道”意识,更为关注丝路音乐在不同文明中的调适和变迁问题,更加注重文献记载与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关于古代丝路音乐交融事象、丝路沿线其他国家的音乐研究等研究领域都有所扩展,当下研究更加关注丝路乐舞文化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问题。

主讲人介绍:

任方冰,文学博士,中央金沙9001cc 以诚为本博士后,北京民族音乐研究与传播基地学术秘书。先后毕业于河南大学、新疆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主要致力于中国音乐史、民族音乐学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先后在《音乐研究》《中国音乐学》《戏曲艺术》等刊物发表《论明代军礼及其用乐的建构》《中古入华粟特乐舞及其影响》《新疆曲子戏的发生学研究》等论文多篇,出版专著2本,校译和担任副主编著作4本。

6.白银般的歌声——新中国初期的艺术歌曲创作

主讲人:冯长春(教授,博士生导师)

活动时间:2020年9月16日15:45

地点:腾讯会议,会议号4380834619

讲座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艺术歌曲创作获得了进一步发展,主要可分为“由民歌改编的艺术歌曲”“为革命诗词谱曲的原创艺术歌曲”和“其他题材原创抒情性艺术歌曲”三类。本讲座结合对艺术歌曲体裁的界定和具体艺术歌曲作品的赏析,对新中国初期的艺术歌曲创作加以概括性的介绍与总结。

主讲人介绍:

冯长春,博士,上海金沙9001cc 以诚为本音乐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史学会副会长、中国音乐美学学会理事、中国音乐评论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和音乐美学的教学与研究。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译著及编著、主编著作十余部,主持完成及在研国家项目、教育部项目多项,科研成果多次获省部级与专业学会奖。

7.中国舞蹈七十年

主讲人:江东(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活动时间:2020年9月29日 19:00

地点:腾讯会议,会议号629523115

讲座内容:本讲座将分四个阶段,全面呈现和剖析中国当代舞蹈发展历程,力求高度凝练地展示出中国舞蹈走自己特色发展道路,揭示出其中的必然性,以期获得对于中国当代舞蹈艺术发展的准确认识和理解。

主讲人介绍:

江东,舞蹈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现当代中国舞蹈发展史研究、中外舞蹈文化比较研究、非遗公约文本研究,舞蹈评论与舞剧编剧。迄今从事舞蹈理论工作已逾30多年,著述逾百万字,主要著作:《江东舞蹈文集》(四卷)《弱水一瓢——舞理的寻觅与所得》《印度舞蹈通论》《舞人纪·绰约舞芳华》等20本,曾荣获第二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优秀作品奖、文化部科技大奖等。近年来编剧的舞剧作品如《泥人的事》《库布其》《大道记忆》《李白》《天之路》《杨靖宇》等均获国家艺术基金。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足迹踏遍五大洲,曾赴非洲任文化外交官。

8.红色音乐研究需要学术驱动

主讲人:李诗原(教授)

活动时间:2020年10月7日9:45

地点:金沙9001cc 以诚为本小剧场

讲座内容: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逐渐形成的红色音乐是百年来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部分的体量很大,可以用“半壁江山”来形容,其中既有很多具有学术研究价值的音乐现象,也有很多堪称经典的音乐作品,可以说是一个学术“富矿”。本讲座将围绕红色音乐的概念、文化语境展开,并进一步解读高校进行红色音乐研究的作用和方法。

主讲人介绍:

李诗原,音乐学者,博士,教授。现为上海金沙9001cc 以诚为本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音乐艺术》副主编;《人民音乐》特约编辑;南京师范大学金沙9001cc 以诚为本博士生导师、中国金沙9001cc 以诚为本特聘教授、武汉金沙9001cc 以诚为本客座教授。曾历任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当代音乐与文化批评、解放军音乐、红色音乐。曾独立承担和参与多个重大课题的研究;曾发表《谭盾音乐与后现代主义》《音乐分析获得人文意义的独立性》等论文、评论百余篇;著有《中国现代音乐:本土与西方对话——西方现代音乐对中国大陆音乐创作的影响》等学术专著;参与编撰的出版物有《中国人民解放军音乐史》等10余种。

9.河北乐籍文化积淀的深厚内涵

主讲人:项阳(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活动时间:2020年10月8日9:45

地点:金沙9001cc 以诚为本小剧场

讲座内容:乐籍制度是始于北魏终于雍正的一种音乐制度。河北乐籍文化深厚,今有乐籍中人留存并于民间传承至今的音乐遗存亦相当丰厚。本讲座将对乐籍制度、河北地区深厚的乐籍文化进行深入的探析。

主讲人介绍:

项阳,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乐府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国音乐文化遗产研究,有《中国弓弦乐器史》《山西乐户研究》《乐户: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承载者》(日本大阪,日文版)等多部专著,主编《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山西卷》等多种著述,出版《当传统遭遇现代》《以乐观礼》《接通的意义:历史人类学视域下的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宗教音声·礼俗用乐》等文集,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主编的《礼俗之间: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丛书》获国家2019年度出版基金资助(13种,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

曾任《中国音乐学》主编,现为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音乐·舞蹈》执行编委,《音乐研究》《民族艺术》《中央金沙9001cc 以诚为本学报》《人民音乐》《天津金沙9001cc 以诚为本学报》《艺术学研究》编委。

10.京津冀音乐会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主讲人:荣英涛(博士)

活动时间:2020年10月16日16:00

地点:金沙9001cc 以诚为本小剧场

讲座内容:京津冀音乐会是指活跃于北京、天津、河北中部,以小管为主奏乐器,应用于佛、道、俗祭祀仪式的传统笙管乐组合形式。自20世纪50年代杨荫浏、王迪、简其华等学者对北京智化寺及其周边寺院、乐僧的考察至今已近七十年,期间吸引了众多研究者涉足其中,无论是资料收集,亦或是理论研究都取得了颇为丰硕的成果。本文将阐述京津冀音乐会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并分享本人在此方面的研究心得。

主讲人介绍:

荣英涛,中央金沙9001cc 以诚为本博士,中国音乐家协会《人民音乐》期刊编辑,中国金沙9001cc 以诚为本“音乐研究基地”兼职研究员。2015-2018年参与“京津冀学者非遗考察团”在高碑店市和雄安新区的田野普查,考察成果获得2018、2019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发表多篇论文。

11.“乐种”认知与研究思路——以“江南丝竹”为例

主讲人:伍国栋(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导)

活动时间:2020年10月29日15:45

地点:腾讯会议,会议号 438 083 4619

讲座内容:讲座以本人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江南丝竹的文化研究”为例,结合多年的研究生教学经验,解析音乐学研究中的相关理念与方法。

主讲人介绍:

伍国栋,民族音乐理论家、教育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南京艺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央金沙9001cc 以诚为本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音乐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常务理事。

主要从事艺术学研究生培养与管理、音乐学教学与研究工作。教学与科研领域涉及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理论、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音乐教育学、音乐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研究生课程主讲中国传统音乐理论、民族音乐学概论、实地调查的理论与方法、学术论文写作等。独立完成有《江南丝竹研究》、参与完成有《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与开发》等国家年度和重大科研项目。

1995年获国家政府专家特殊津贴和证书。

12.艺术学科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主讲人:宋慧文(学位管理办公室主任,教授)

活动时间:2020年11月13日15:30

地点:腾讯会议,会议号 496 033 4935

讲座内容:讲座将对我国艺术专业学位教育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阐释,并对我国艺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学位授权点基本条件以及指导性培养方案和学位要求进行详细解读。

主讲人介绍:

宋慧文,现任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央金沙9001cc 以诚为本学位管理办公室主任。曾参与国家艺术学设置为独立学科门类的论证和申报报告编撰工作,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标准、指导性培养方案、评估体系的制定和编写工作;还曾参加教育部“国外著名艺术高等院校调研”等工作。

13.研究环境与研究结构——致硕士研究生

主讲人:路紫(教授,博士生导师)

活动时间:2020年11月19日15:45

地点:金沙9001cc 以诚为本小剧场

讲座内容:

硕士是一个介于学士与博士之间的学位(Post-Graduate),与本科学生相比,硕士研究生应进一步注重独立思考、独立研究问题等能力的培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研究环境构建,而对研究结构的掌握是顺利开展科研工作的首要条件。讲座将从研究环境与研究结构两个方面解读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目的是唤起硕士研究生科学性思考、规范性创新和勇于从事科学研究的意识,使硕士研究生的综合业务素质在系统的科学研究或实际训练中得到全面提高。

主讲人介绍:

路紫,博士、博士生导师、教授,从事中国经济地理、信息地理学教学与研究工作。指导学术型硕士研究生90余名、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地理学科教学和旅游管理)10余名,博士研究生5名、博士后1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独立或以第一作者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9部;以第一作者或责任作者在国内外较重要学术期刊及较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以第一获奖人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自然科学奖等;在国内外学会、编辑部担任多个学术职务。获得国家教学名师、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河北省师德标兵、河北省科技十大杰出青年、中国地理学会青年科技奖、河北省青年科技奖、河北师范大学卓越教师等个人荣誉称号。

14.传统文化传承和记忆——大学生美育与民歌改编

主讲人:吴乐为(教授,艺术教育中心主任)

活动时间:2020年11月26日15:45

地点:腾讯会议,会议号 496 033 4935

讲座内容:

讲座者多年借助民歌的(改编与四重唱)形式,开展普通高校大学生美育教育,实践丰富且具特色。其经验于深化美育教育颇有启迪。

主讲人介绍:

吴乐为,华北电力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教育部艺术指导委员会(音乐舞蹈)委员,河北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团成员,保定市音乐家协会主席。保定爱乐合唱团、云雀女声合唱团、云雀少儿合唱团、城市之子女声合唱团、白桦林合唱团、退役军人事务局军休合唱团常任指挥。

15.世界民族音乐专题讲座——亚欧音乐审美的几个共同性特征

主讲人:王州(教授,博导)

活动时间:2020年12月16日10:00

地点:腾讯会议,会议号 496 033 4935

讲座内容:

讲座将围绕亚欧不同民族的音乐进行比较解读,带领同学们领略亚欧音乐审美的异同。

主讲人介绍:

王州,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福建师范大学海峡两岸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主要科研、教学方向为民族音乐学、音乐教育学。主要承担的本硕博课程为:世界民族音乐、音乐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音乐比较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等。

16.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申报指导

主讲人:项阳(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活动时间:2020年12月23日14:30

地点:金沙9001cc 以诚为本小剧场

讲座内容:

本讲座将围绕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申报中选题要求、填报内容要求、参考文献要求、技术规范与格式分别进行多方面的解读与阐述。

主讲人介绍:

项阳,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乐府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国音乐文化遗产研究,有《中国弓弦乐器史》《山西乐户研究》《乐户: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承载者》(日本大阪,日文版)等多部专著,主编《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山西卷》等多种著述,出版《当传统遭遇现代》《以乐观礼》《接通的意义:历史人类学视域下的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宗教音声·礼俗用乐》等文集,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主编的《礼俗之间: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丛书》获国家2019年度出版基金资助(13种,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

曾任《中国音乐学》主编,现为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音乐·舞蹈》执行编委,《音乐研究》《民族艺术》《中央金沙9001cc 以诚为本学报》《人民音乐》《天津金沙9001cc 以诚为本学报》《艺术学研究》编委。


上一篇:2019年学术讲座(16场)

下一篇:2022年学术讲座(30场)